南宁市体育局关于开展2025年南宁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的通知
个“全民健身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走出家门、走向运动场,在运动健身中享受乐趣、收获健康,经研究,定于
8月8日前后为集中组织开展活动时间,南宁市体育局及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文广体旅局、南宁市体育局局属单位,全市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等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一)以全国和自治区主会场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南宁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
2025年“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全国主会场(广西)设在我市青秀区柳沙体育公园,由我市人民政府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自治区体育局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共同举办。主会场活动将举办开幕式,并开展邕江千人健步走、AI体育众享智动、运动健康义诊、体育促消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水上运动嘉年华等8大板块主题活动。各县(市、区)及各有关单位要以此为契机,结合本地特色,组织开展本辖区、本单位的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内容包括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等,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
(二)积极举办以第七届广西城乡万人气排球赛南宁赛区比赛为主的“三大球”体育赛事活动
第七届广西城乡万人气排球赛南宁赛区比赛于7月—10月期间在全市陆续举办市、县(市、区)级赛,各县(市、区)文广体旅局及各有关单位要主动担当作为,整合本辖区排球(气排球)、篮球、足球协会球盟会和俱乐部资源,按照自治区竞赛规程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办好本辖区的赛事和相关配套活动,开展好本辖区的“三大球”赛事活动。
各县(市、区)文广体旅局及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自治区体育局相关文件要求,突出“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广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本辖区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以第十届广西万名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万村活动为龙头,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整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场馆设施等资源,以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站(点)为阵地,辐射带动周边的单位、街道和乡镇,并下沉社区和行政村,在全市广泛开展各体育健身项目宣传推广普及、科学健身指导等一系列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各县(市、区)及各有关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本次活动。
(四)开展南宁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宣传体验月活动全市12个享受2025年国家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的体育场馆,在8月期间,继续开展南宁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宣传体验月活动,8月8日当天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同时加大宣传和开放力度,在本辖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服务宗旨、服务项目和内容等体育惠民政策,结合活动主题,举办一系列公益性体育赛事、培训、宣传、讲座和国民体质监测等体育惠民活动。
各地在暑假期间,结合青少年需求,以全区本年度各项目青少年锦标赛为引领,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重点举办“奔跑吧·少年”2025年南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夏令营、“2025年南宁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测试体育公益培训班、2025年“横州茉莉花杯”第三届青少年自由搏击赛、2025 年宾阳县“奔跑吧·少年”青少年篮球赛、2025年蒲庙镇第三届村级青少年男子篮球赛等,推动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积极做好防溺水和游泳安全进校、村(社区)公益宣讲活动,宣传预防溺水安全常识,提高学生避险意识和自护能力,减少溺水事故发生,为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聚焦老年人、妇女、农民、残疾人、少数民族、企业职工、新就业群体等各类人群体育健身需求,应需因势办赛事和活动,满足不同人群参赛需求,提高赛事活动供给质量。积极组队参加2025年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广西分站赛、广西首届“县BA”男篮联赛等。配合有关部门举办南宁市第十九届全国特奥日活动、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职工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开展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各县(市、区)及各单位结合实际,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差异化赛事活动,将更多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打造具有地域、人群、运动项目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各县(市、区)及各有关单位结合本辖区、本部门体育赛事活动平台和利用各类体育场馆,广泛开展普及体育科学知识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科学素养。同时,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科学健身大讲堂”等品牌统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将健身知识和方法送到群众身边。各县(市、区)及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传播科学、权威的健身技能和安全知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广告投放活动,提高科学健身指导的触达率和推广力度。
各县(市、区)及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宣传周期间,陆续推出小切口讲述各地“我的体育故事”系列短视频、体育运动文化短片等宣传产品,充分整合各类宣传渠道和资源,统筹指导社会力量参与转发推广互动,并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宣传内容、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中华体育精神和项目文化特点,吸引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各县(市、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有关单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全市各族人民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把更多体育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不断加大群众身边体育赛事活动供给。结合广西旅游年工作要求,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益,推动体育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按照《自治区体育局2025年工作要点》和《南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利用中央和自治区转移支付资金,结合本地民族、边境、沿海、沿江等特色,认真组织开展好本地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各县(市、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有关单位要传播中华体育精神,结合全区体育健儿在第15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为广西夺得首枚金牌和银牌,获得1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共5个名次的好成绩,将昂扬斗志、奋勇拼搏的精神转化为源源不断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新动力。各县(市、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南宁市各单项体育协会及各有关单位要积极主动与宣传部门、媒体进行沟通协调,主动提供本地和本项目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收集本辖区、本单位全民健身的特色案例等信息资料,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各县(市、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有关单位务必将安全生产放在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加强对赛事活动场地安全防护设施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根据赛事活动规模、参与人群特点等,主动与公安、气象、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联系,请求支持和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落实到人。同时,注重运动安全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运动爱好者的教育引导,不断强化运动爱好者的安全防护意识。
请各县(市、区)及各有关单位将本辖区(本部门)及管辖的体育社会组织所开展的赛事活动信息汇总,以各县(市、区)、各部门为单位将附件1(8月7日前)和附件2(8月26日前)报送至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