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在无声世界舞出生命的光和热——记宜昌市“新时代好少年”、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班
4月14日清晨六点半,在晨光的照耀下,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班班长刘珈钰带领同学们开始了早上的练习。这个由听障学生组成的舞蹈艺术班,已经走过12年的历程。
他们曾亮相在韩国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北京冬残奥会以及杭州亚残运会的开闭幕式,并在广场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的表演。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情,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的风采。最近,他们的先进事迹成为我市“新时代好少年”的典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2013年,市特殊教育学校艺术班正式成立,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指导和帮助下,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约十二三岁的听力残障学生,在这里接受为期6年的专业舞蹈培训和文化课学习。这个艺术班也被称为“邰球盟会官网入口丽华班”,旨在激励学员们以邰丽华为榜样,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向上。12年来,艺术班培养了100余名听力障碍学生,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无数青少年面对困难时的“无声力量”。
市特殊教育学校艺术班现有学员41人,平均年龄约15岁。每天清晨,刘珈钰都会带领艺术班的学生练习舞蹈。由于听不到声音,他们依靠其他感官努力接收外部信息。他们将手放在音响上,感受音乐震动带来的微妙变化;紧盯着老师的手语指挥,记住每一个节拍;用余光观察同伴的动作,保持队形的统一。他们通过手势沟通,依靠老师的指示跳舞,普通孩子几遍就能学会的舞蹈,他们需要反复练习成百上千遍。重重困难并没有让孩子们退缩,刘珈钰用手球盟会官网入口语告诉记者,她希望像邰丽华大姐姐那样,追求自己的梦想,用精彩的舞蹈展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2021年底,艺术班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使命,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表演舞蹈。当同龄人还在父母身边撒娇时,平均年龄仅十三四岁的他们却要在寒风中起舞。清晨,孩子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往鸟巢训练。夜晚,鸟巢上空灯火通明,艺术班的同学们仍在刻苦训练。《圆舞曲》中的雪花女孩们在转椅上辗转腾挪,椅棱与骨骼碰撞出瘀斑;男生们在《熄火》篇章中,用身体模拟时钟指针的轨迹,与13位定音鼓手完成同步。
集训期间,有些队员发烧至39℃,有些队员受伤的膝盖上绑着绷带,但只要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和胸前的“中国”两个大字,他们就咬紧牙关完成排练,希望用出色的表演展示中国残障人士和青少年的风采,为祖国争光。
2022年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队员们的表演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全世界观众的心。虽然他们无法听到现场如潮水般的掌声,但这份荣耀成为他们生命中永存的勋章。
近年来,艺术班先后出访古巴、英国等地,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同时,也在生活中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他们积极参与我市的多项公益活动,前往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义务表演数百场,传递正能量。来自市五中的小董同学看到艺术班学生的表演后,感动地说:“看到他们克服那么大的困难,完成这么精彩的表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逃避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呢!”
近年来,艺术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员,其中参加北京冬残奥会表演的孔鑫阳因出色的表现和坚韧的精神,被评为“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
“每次看到孩子们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我都感动得流泪,他们听不到音乐,却能把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动作都做得分毫不差,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市特殊教育学校启聪部主任李彬说。
艺术班的事迹是对“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他们用艺术点亮了生活的希望,用拼搏书写了新时代的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绽放璀璨光芒。(三峡日报 记者崔艳华 通讯员向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