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球盟会链接希望未来

盘点2024年让中国老百姓安心的军事装备成果-球盟会控股有限公司

盘点2024年让中国老百姓安心的军事装备成果

  

盘点2024年让中国老百姓安心的军事装备成果

  2024年是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海上巨舰的震撼亮相到空中第六代战机的突破性首飞,从战略武器的威慑力提升到无人化作战体系的加速构建,中国在这一年以“中国速度”和“中国创新”向世界展示了国防科技的飞跃式发展。本文将从海、空、陆基战略力量、无人化装备及实战化能力五大维度,系统梳理中国2024年的军事成果及其战略价值。

  中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福建舰于2024年5月完成首次航行试验,并在年内完成6次海试,重点测试弹射起飞与拦阻降落系统。作为全球第二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仅次于美国“福特”级),福建舰可搭载更多类型舰载机,包括固定翼预警机与无人机,显著提升远程打击与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其服役后将与辽宁舰、山东舰共同构成“三航母”格局,强化中国远洋作战能力。

  2024年12月,满载排水量超4万吨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正式下水。其采用双舰岛设计与电磁弹射技术,可起降固定翼战斗机和大型无人机,突破了传统两栖攻击舰依赖垂直起降战机的限制。相比美国“美利坚”级,四川舰建造周期仅15个月,展现了中国军工的“爆兵速度”。该舰未来将强化中国在南海、台海等热点区域的快速投送与制海权争夺能力。

  10月底,辽宁舰与山东舰首次组成双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开展编队演练。舰队包括3艘055型万吨驱逐舰、5艘052D驱逐舰及核潜艇等,总吨位超30万吨。这一编队标志着中国海军已具备远洋体系化作战能力,可执行区域拒止、反介入等多样化任务。

  2024年底,中国两款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相继首飞。其中“银杏”采用无尾翼设计,具备全向隐身能力;另一款“飞鸟”布局战机则强调高机动性与舰载适应性,甚至采用罕见的三引擎设计以增强动力与航程。六代机的亮相使中国成为首个突破该领域的国家,其可能整合人工智能、激光武器与无人机协同技术,重新定义空战模式。

  珠海航展上,歼-35A作为中国第二款五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展示。该机兼具低可探测性与多用途能力,未来将作为福建舰的舰载机,搭配歼-15T/D改进型(配备电磁弹射能力),全面替换现役滑跃起飞机型,缩小与美军F-35C的差距。

  新型预警机空警-3000采用共形雷达与智能蒙皮技术,可360度无死角探测隐身目标,并与歼-20S双座五代机(具备指挥无人机群能力)形成“空战大脑”,提升体系化作战效能。

  9月,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完成1.2万公里全射程试射,精准命中太平洋靶场。该导弹采用机动发射与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可突破现有反导系统,进一步夯实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珠海航展发布的红旗-19系统首次公开具备拦截高超音速滑翔导弹的能力。其性能接近美国“萨德-ER”概念方案,可在大气层内实施多次拦截,为国土防空提供“最后防线”。

  2024年珠海航展集中展示了攻击型无人机、无人潜航器及“机器狼”(战斗无人狗)等装备。其中,隐身无人机可与歼-20S协同执行侦察-打击任务,而无人艇集群可实施饱和式反舰攻击,显著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双座型歼-20S通过后座指挥员操控无人机群,实现“忠诚僚机”战术。这一模式将战斗机从单一作战平台升级为“空中指挥所”,可执行电子干扰、前沿侦察与分布式打击任务,颠覆传统空战样式。

  东部战区年内组织“联合利剑-2024A/B”两次大规模环台演习,首次加入夜间凌晨突袭、要港封控与对陆精确打击科目,模拟实战环境下多军种联合作战。演习中,舰机抵近台岛球盟会网页入口海岸线,验证了对第一岛链的穿透能力。

  配合军事演习,海警船队常态化巡航台岛周边海域,通过舰载直升机起降、登检演练等行动,强化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

  2024年,中国军事成果的“井喷”不仅体现在装备数量上,更反映在技术原创性与体系化能力上。无论是六代机首飞对空战规则的重新定义,还是电磁弹射技术在两栖舰上的创新应用,均表明中国正从“技术追随”转向“自主引领”。未来,随着这些装备的批量服役与实战化部署,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地区稳定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全球军事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变量。